建筑內的排煙量計算
在建筑防火與通風設計中,排煙系統的合理設計直接關系到火災時人員疏散、安全救援以及火勢控制的成敗。排煙量的計算既是保證排煙系統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核心,也是符合相關規范與標準的重要技術環節。本文從排煙基本概念與作用出發,系統闡述排煙量的計算依據、計算方法、影響因素、設計取值與常見問題,結合規范要求與工程實踐,提出設計建議與實施要點,旨在為從事建筑設計、消防工程及機電安裝的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指導。
一、排煙的基本概念與目標
排煙的定義與功能
排煙是指在火災發生時,通過自然或機械手段將建筑物內部產生的熱煙氣、有毒氣體和煙塵排出室內空間的過程。其主要功能包括:保證人員疏散通道和疏散樓梯的可視性與可通行性、降低建筑內煙溫與有害成分濃度、為消防人員進行救援與滅火創造條件、減少火災蔓延速度及降低建筑結構受熱損傷。排煙設計的目標
排煙系統應盡可能維持疏散樓梯間、安全通道、避難層及人員集中的公共空間在火災初期的可安全使用狀態;在設計范圍內,將煙氣濃度和溫度控制在規范允許的極限之下,并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按規范要求)保證排煙系統的有效運行,確保人員逃生和救援。
二、排煙量計算的依據與規范
主要規范與標準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排煙設計有各自的規范。在中國,常用的規范和標準包括: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及其新版或相關解釋)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
《通風與空調工程設計規范》GB 50019(部分有關通風換氣的要求)
《建筑防煙與排煙系統技術規程》或地方規程、行業標準等
這些規范對排煙對象、排煙方式、排風量取值、煙溫、允許煙濃度及排煙持續時間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設計依據要點
排煙量的計算需基于以下重點參數與條件:
建筑的功能性質(如住宅、辦公、商場、地下商業街、地下車庫、倉庫、劇場等)
火災類型和火源特性:火源釋放熱量(HRR,heat release rate)或火災發展特性(快速增長、慢速蔓延等)
排煙對象和分區:需要排煙的房間、走道、疏散樓梯間、裙房夾層、地下室等
排煙方式:自然排煙(依靠溫差、壓力差及開口)或機械排煙(風機排風或送—排風結合)
設計工況:如最大火源工況、最大可同時起火房間數量、首起火時或多點同時起火等
疏散時間與安全時間要求:規范通常規定在人員疏散所需的時間內保證可視與可呼吸環境
三、排煙量計算的方法與步驟
排煙量的計算并非單一公式可涵蓋,常見方法有基于煙氣體積產生速率的計算、基于煙氣體積守恒和流體力學特性計算、以及經驗公式或規范給定的取值法。下面按常用思路逐步說明。
基于煙氣產生速率的體積流量法
煙氣體積產生速率 q_v 可由火源的質量或熱釋放率換算得到。煙氣的生成與燃燒物質、溫度、含烴量等有關。常用關系為:
q_v = k * Q^(n)
其中 Q 為熱釋放速率(HRR,單位kW),k、n 為經驗系數(具體取值應依據規范或實驗數據)。在工程實踐中,若無法準確獲得HRR,可采用規范中規定的火源等級與相應的排煙量表值。基于溫度與理想氣體狀態的換算
煙氣體積受溫度影響顯著。若已知煙氣質量產率 m_dot(kg/s),可依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換算體積流量:
q_v = m_dot * R_specific * T / p
其中 R_specific 為煙氣的比氣體常數,T 為煙氣絕對溫度,p 為絕對壓力。該方法需要對煙氣組成、溫度和壓強有合理估計,適用于較精細的計算與數值模擬。設計規范給定取值法
許多規范對常見建筑類型和空間給出推薦的最小排煙量或最小換氣次數。例如:
地下車庫常取每小時若干次的換氣量或按每車位的排風量(如若干立方米/小時/車位)
商場某些公共廳區、劇場、電影院、會議廳等在發生火災時需按規范給定的最大排煙風量或按空間體積的一定倍數來設置
此法便于工程快速設計并符合規范要求,但在非常規或特殊火源條件下可能顯得保守或不夠精細。
基于煙層形成高度的計算(防煙分層理論)
在大空間內,火災產生的熱煙氣會上升并在上部形成煙層。為保證人員在下部“可用空間”內安全疏散,設計時需控制煙層頂面高度不低于安全高度。根據火源熱釋放率與空間尺度,可通過經驗公式或流體力學模型計算煙層形成高度,并據此確定需要的排煙量以維持煙層高度:
V = A * v
其中 A 為排風口有效開口面積,v 為排風速度;亦可將排煙量與保持煙層高度所需的凈煙排出速率聯系起來。常見的半經驗模型包括“熱湍流噴射模型”與“煙柱理論”。疏散通道與樓梯間排煙計算
對于樓梯間和安全出口,其排煙目標是保證樓梯間在一定時間內無明顯煙霧、溫度在允許范圍內。規范常規定樓梯間需獨立設置防煙排煙系統,按樓梯間的有效體積和要求保持的煙溫及濃度,計算機械排風機的排煙量,或按統一取值(如風機排量按若干立方米/秒或每平方米若干立方米/小時)來選擇設備。
四、影響排煙量計算的主要因素
火災熱釋放速率(HRR)
HRR 是決定煙氣生成速率、煙層發展與溫度的重要參數。高HRR 會導致大量高溫煙氣產生,需更大的排煙量與更快的排出速度。建筑空間幾何形狀與體積
空間體積、天花板高度、分隔結構、開口位置與大小會影響煙氣擴散、煙層形成與煙氣排出路徑,從而影響所需排煙量。排煙口與送風口布局
送風與排煙的相對布置會改變煙流的方向與混合程度。合理設置送風可以通過向下壓制煙層或形成氣流推進煙氣走向排風口,從而降低所需排煙量或改善煙氣排出效率。自然排煙與機械排煙的差異
自然排煙依賴溫差與風壓,優點是維護成本低、無電依賴,但受氣候與建筑開口條件影響大;機械排煙則可提供可控、連續的氣流,但需考慮可靠電源、風機容量、耐高溫性能及防煙防火閥門的配合。煙氣溫度與膨脹系數
高溫煙氣體積遠大于冷空氣,煙氣的膨脹特性會使相同質量的煙氣在高溫下占據更大的體積,從而增加排煙量需求,且高溫對排煙設備與通道材料提出耐高溫要求。多源火災與多間同時起火情形
在一些商業或倉儲建筑中,規范可能要求按若干個房間或若干個火源同時起火情形來計算排煙量,導致更大排煙量的需求。
五、常用取值與工程實踐建議
按規范或經驗值選取風量
在工程實踐中,設計人員常結合規范建議與工程經驗采取分項取值:
樓梯間與安全疏散通道:按規范給定的最小排煙風量,如每層樓梯間的最小送/排風量值
地下車庫:常按換氣次數或每車位風量來取值(例如若干次/h或每車位若干m3/h)
商場、劇場等公共空間:依據空間類型和容納人數按規范取最小排煙量
在采用規范取值時,還應考慮火災工況的特殊性,適當修正或放大取值以增加安全裕度。
風機與管道選型注意事項
風機選型需考慮:
風機在高溫煙氣工況下的耐熱性能(是否需要耐高溫排煙風機)
運行工況下的風量-風壓特性曲線,需滿足系統阻力
備用電源與備用風機的設置,保證在主電源失效時系統仍能運行
排煙風機位置的防火分區處理與排煙管道的耐火要求
進出風口設置的防火閥、止回裝置與防回煙設施
系統聯動與控制策略
排煙系統應與火災報警及防火分區聯動,確保在探測到火災時能自動啟動相應區域的排煙風機、打開自然排煙口或開啟排煙閥門。控制策略應考慮分區控制、優先級管理及緊急備用啟動方案,并在設計中明確聯動邏輯與試驗檢驗方式。試驗與驗收
排煙系統施工完成后,應進行風量、風壓、聯動控制和耐高溫試驗(必要時進行局部或整體耐高溫檢測),并按規范要求進行功能性測試與驗收,確保實際風量、開口效能與設計一致。
以下為概念性示例,以說明計算思路(具體數值與系數應依據規范與工程實際修正):
示例:某商業層大堂體積 5000 m3,設計要求在火災初期保持樓面 2.5 m 的清凈疏散層高度。已估計火源 HRR 為 2000 kW,產煙體積速率按經驗關系 q_v = C * Q^(2/3),假設 C = 0.1(單位換算后的經驗系數),則:
q_v = 0.1 * (2000)^(2/3) ≈ 若干 m3/s(此處僅示例,實際應代入正確系數并校核單位)
設計排煙量需滿足在一定時間內(如 10~20 分鐘)將頂部煙層維持在安全高度和控制煙氣濃度,故按 q_v 的數值選擇排煙風機并考慮送風補償、煙道阻力和安全裕度。
對于復雜建筑或關鍵工程,建議采用計算流體力學(CFD)數值模擬模擬煙氣擴散與排煙效果。CFD 可模擬不同火源位置、不同熱釋放曲線、送排風聯合作用以及建筑復雜幾何對煙流的影響。通過模擬可得到更合理的排煙口布置、風量分配與控制方案,同時優化通風與防煙分隔,降低工程造價并提高安全性。進行 CFD 分析時,需注意火源輸入(HRR曲線)、熱傳遞模型、湍流模型與網格劃分的合理性,并結合試驗數據進行模型驗證。
誤將新鮮送風量與排煙量等同:在設計排煙系統時,送風與排煙的量并非總是相同,送風常用于壓制與控制煙流,需考慮其對排煙流場的影響;簡單將兩者等同可能導致系統失效。
忽視煙氣溫度對風機與管道材料的影響:普通風機與管道在高溫煙氣下會失效,排煙系統需采用耐高溫設備或設置冷卻與隔熱措施。
忽略聯動控制與備用電源:火災時常伴隨市電中斷,未配置可靠的備用電源(如消防應急電源)會導致機械排煙失效。
未充分考慮火災初期與發展階段的不同工況:排煙設計需覆蓋火災的不同階段(起火、發展、全燃燒),并保證在關鍵疏散時間內系統可靠運行。
自然排煙依賴外界條件,易產生不確定性:在自然排煙設計中需評估風向、溫差及開口效率,必要時結合機械排煙作為補充或備用。
海灣消防公司主營:海灣消防報警系統銷售,消防設備安裝,海灣氣體滅火、海灣電氣火災、消防水噴淋系統施工安裝,售后維修,海灣消防網站:http://www.9y9y.com.cn/;海灣消防服務熱線:4006-598-119
本頁關鍵詞:建筑內的排煙量計算
上一篇:火災報警控制器存在這些隱患時應考慮報廢,不然問題更大! 下一篇:沒有了!


蘇公網安備32058102002147號